591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券商备战中资企业赴德上市GDR发行“渐入+境”

[2022-11-19 07:07: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9958    
导读:券商全球存托凭证业务取得新进展。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CC”)11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CC英国”)...
券商备战中资企业赴德上市GDR发行“渐入+境”

券商全球存托凭证业务取得新进展。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CC”)11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CC英国”)已在上交所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完成德国跨境转换机构GDR备案,成为德国市场首家在沪深交易所成功注册的跨境转换机构。由此,CICC英国成为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完成德、英、瑞沪深交易所备案的互联互通GDR跨境转换机构。

“互联互通机制是券商的长期利好,是券商拓展海外业务的突破口。”AVIC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仲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深化,沪伦通机制不断优化,既促进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也提高了外资投资a股的便利性,拓宽了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中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德意志交易所有多重优势。

将成为外出的热门地点。

今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市,GDR成为海外上市融资的新方式。

董仲云分析认为,一方面,通过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渠道,境外资金特别是境外长期资金持续流入a股,为市场带来“源头活水”,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市场进行长期价值投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今年,沪深交易所进一步扩容,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计划在海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

今年以来,沪伦通机制进一步拓展优化,海外拓展至瑞士、德国等欧洲市场,国内拓展至深交所。因此,国内企业在民主德国的上市地点是英国、瑞士和德国。a股上市公司掀起了在欧洲发行和上市GDR的风潮,今年以来已有9只GDR上市。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互通标准的新一轮扩容为境内外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GDR发行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未来,随着发行GDR公司数量的增加,“中欧通”可能会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优质境外投资者,并有望降低国内上市公司的境外融资成本。

展望未来,朱认为,GDR不仅是单个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更是连接整个中欧资本市场的桥梁。不难预见,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以此为契机“走出去”,GDR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海外融资渠道。

然而,在上述9家民主德国公司中,8家公司选择瑞士证券交易所,1家公司选择伦证券交易所,没有公司在德意志交易所上市。

“未来,具有国际化战略的公司,尤其是工业和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公司,通过在德意志交易所上市来拓展海外业务和建设产能将更加方便。预计德交所将成为优质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下一个热门选择。”董仲云认为,德交所与证券交易所和瑞士瑞信银行相比也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德交所是欧洲最活跃的市场之一,上市成本低,仅5000欧元至10000欧元不等;另一方面,德意志交易所拥有包括高级市场、一级市场和普通市场在内的所有多层次上市标准,企业可以根据其生命周期自由选择;此外,德国工业更加发达,德交所所在的工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特色更加明显。

为券商做大海外业务。

投行服务能力是关键。

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券商。

董仲云认为,积极参与互联互通机制是券商拓展海外业务的突破口。除了完善自身国际化布局,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券商资产重业务发展。

董仲云建议,未来在互联互通机制中有意愿参展的券商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一方面可以提升投行的服务能力,帮助国内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和债券发行,在提升自身业绩的同时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研究能力,提高境内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能力,帮助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看来,券商的积极参与是互联互通机制全面升级的关键。愿意展示业务的券商需要引进和聚集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专家和人才,提高服务能力,在金融开放中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查看更多: